在本页阅读全文(共4页)
镜头、机身,即使是经原厂维修人士拆过,也会对成像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可能你还未经历过这样的悲剧,又一个潮天来临之际,就要先弄明白相机维护的基本规则。首要的当然是防潮防霉。这里普及霉菌的知识点:
霉菌的生长需要两个必备因素:
湿度:大多数的霉菌在相对湿度大于60%时就会开始滋生,而相对湿度大于65%时,霉菌生长就会加快。当相对湿度大于80–95%时就是霉菌就会极为活跃;
温度:在摄氏8度的环境下,霉菌就能生长。当环境温度在10度以上及65%的相对湿度时,霉菌就有能力侵蚀其滋生的材料。若环境温提升至摄氏20–35度,而相对湿度同时达到75–95%的时候,霉菌就会出现爆发性地增长。
之所以提到温度,是顺便提醒下北方的朋友,天寒地冻室内温度极低时,可完全不必在意防潮工作,南方大部分时候常年的气象决定了除了在拍摄时,抑制霉菌一刻不歇。不可能为相机定制恒温箱,工作的重点便在湿度控制。
低于60%的湿度控制,任何一个防潮箱都可以实现。密封式塑料防潮箱和电子式防潮箱的不同在于,密封式的需要随时关注湿度计的指数,以在电子吸湿卡饱和时充电抽水,电子防潮箱只需要选择相应档位,智能化的抽湿系统便能维持对应的湿度。回到开头的问题,相机包皮脱落。低于60%的湿度并不可以一味的降低下去,皮革会在低于30%时候便会出现脱胶。你可能会认为这并非大不了的问题,下面的一条会显得严重,在低于20%的湿度时,润滑油也会干涸。大雄的快门会不会因此而干涩,我还没去考证。
本文导航
- 第3页:霉菌生长的必备因素
- 第4页:如何更好地防潮防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