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德味”﹒宫本制作研发徕卡M8小口径滤镜】
原文链接:http://tech.sina.com.cn/digi/dc/2011-08-22/08395961079.shtml
原文摘要:
日本著名的宫本制作所发布消息,针对徕卡旁轴数码相机M8发布两款专用的小口径滤镜产品。它们的价格均不菲,达到了14175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为1183元左右。
就用途来说,UV/IR滤镜是降低红外线引起的徕卡M8拍摄的照片画面偏红现象。因此为了减少内部光线反射,滤镜内壁采用黑漆处理。之前已经 推出了39mm、40mm、40.5mm、41mm、43mm、46mm、48mm、52mm、58mm直径的滤镜,本次宫本方面追加的是19mm和 22mm19mm直径滤镜。
吴玮按:
我觉得宫本制作所的行为纯属多余。“色调不正常”是徕卡粉丝最喜欢的品位炫耀。
1985年以前,徕卡的生产企业一直沿袭原名——莱茨光学工厂,机身贴牌leica,镜头贴leitz。这很像尼康的机身贴nikon,镜头贴nikkor。85年后,莱茨光学工厂分为三家公司:徕卡相机股份公司、徕卡地理系统股份公司、徕卡微系统有限公司,分别生产照相机、地质勘测设备和显微镜。“leica”品牌由微系统公司持有,授权另两家使用,徕卡相机股份公司将机身和镜头统一了品牌标识,“leitz”只在二手镜头市场可见。
徕卡粉丝钟情于“leitz”镜头并不是纯粹的遗老遗少作风。早期的徕卡镜头,即leitz镜头镀膜时考虑到欧洲人的色彩偏好,抑制红蓝光通过率,加强照片黄绿色调。不可否认在上个世纪末,徕卡仍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世界级公司。偏色是个很难说清楚的事儿,特别是后期较色已相对成熟时,再去非主流只能说明水平不够。1985年后镜头贴牌“leica”,厂商就对镜片做了正常镀膜,即让可见光均匀穿透。
新兴的徕卡粉丝强调他们的相机能拍出“德味”,多是一厢情愿的意淫。不对,全是意淫。均匀镀膜后徕卡镜头毫无特色,且成像品质不及日系。
文中所提到的M8,2006年发布时价近四万。配置我想你从发布时间就能看出一般。诡异的是,这样一台样子货在今天仍可以卖到两万五以上。因为什么?极大的可能就是低通滤镜不合格,照片偏色,满足了徕卡爱好者奇怪的品位。
宫本制作所就给留点面子吧。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