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可以漏掉宾得”这是做完另类盘点和岁末购机新词汇解析后,收到怨气最重的话。有读者这样说道“没用过宾得,就别说你了解单反”。
没错,摄影江湖上的确一直流传这句话,本期Z摄江湖,来侃侃久负盛名的Pentax。
Z摄江湖:岁末数码相机选购新词汇解析
Z摄江湖:产业链好产品-唯彩ZV55B5解构
Z摄江湖:2010年度照相机另类大盘点
Z摄江湖:关于DV的问题,有必要说明…
严格的说,单反系统要比相机的年龄大的多。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推崇写实主义绘画的画匠总是希望能表现的像一点,再像一点。讽刺的是,怀疑宗教、提倡人欲的伟大年代里,帮助画匠实现这一目标的竟是一神职人员。
1685年,德国一所修道院里一名叫约翰•图恩的修道士研制出单反画箱,利用45度角的镀银钢板将成像光线反射至画箱上方的毛玻璃。描图纸临摹毛玻璃上的镜像极尽真实。特别提醒一下,民族主义者别意淫了,小孔成像是谁都发现的了的事儿,德国的光学跟墨子没丝毫关系。
草创时期不要苛求还带有取景功能,一个半世纪后在法国诞生的摄影开启了“太像了”的时代,事实上拍摄时摄影师完全臆想镜头所看的画面为何。
草创时期的照相机(产权人:达盖尔)
我曾今谈过草创时期,肖像摄影虽然是奢侈的贵族行为,但也别羡慕什么,需要借助东方智慧的老虎凳才能完成的拍摄真不是什么轻松事儿。长达半个小时的快门时间,除人死了的情况,你没法保证被摄物不因运动而糊掉。
这一切因为火棉的诞生而改变,当快门以秒来计算,摄影除与生俱来的客观性还拥有了瞬间性。作为摄影师本身,想完全盲拍标榜以创作,那就和伍尔芙的意识流没什么区别了。取景成为摄影正式推广的第一难题。昔日的画箱重新登台,英国人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制作出画箱和相机结合的装置。今天你看来的简单的单镜头反光系统,在那个年代却面临着重重的阻力。——位于镜头上的镜间快门要拍照模式下才能取景,曝光怎么办;反光板位于焦平面(胶片)前方,曝光时反光板需升起如何实现;连拍中反光板后如何回落;画箱大如集装箱,移动摄影该何如;取景成像在毛玻璃上左右倒置,摄影师调度思维完全逆转,精神分裂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