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页阅读全文(共5页)
闪光补光与夜景人像模式
很多时候闪光灯的人像要比满目噪点的作品更让人讨厌。起码女性朋友都这么认为。油光的脸蛋、大鼻头、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强烈明暗反差,东西方人好像都不把它作为人类审美标准。
光线是个很好玩的东西,它既是曝光的基础,也是画面造型的关键。上述现象的原因都是内置闪光灯的硬、顺属性所致。使用单反的摄影人可以轻易用机载闪光灯避免它,拉起灯头反弹闪光,降低快门速度即能获得柔化的中间调影像。(固化的思维总是提醒摄影人:使用闪光灯时应使用过百的安全快门,高速导致了前景因闪光灯曝光准确,而环境则因进光少曝光不足,引发主体和环境的高反差、硬调)。
机顶闪光灯的反弹闪光示意图
慢门闪光和快门闪光的对比图——慢门可使得主体与背景光比平衡,
降低画面的强烈反差,符合人眼视觉。
对于消费类DC,你的解决方法就只能单一的去降低快门速度了。别问我多少合适,这事儿因环境而异。智能的DC已经帮你设置了夜景人像选项,字面上理解该场景模式就太教条了。它的意思就是以环境侧光,计算出快门速度,同时打开闪光灯的慢速同步。记得练好稳定的持机姿势,慢速同步的闪光灯一样能帮你实现慢门下的锐利照片。
最后又必要做两点补充,之所以没提红眼是因为我觉得那压根不是问题。这早就不是必须要在暗房里修图的年代,最傻瓜智能的修图软件都提供了红眼一键纠正功能。前期的避免红眼只会影响拍摄时机,降低电能利用。它的工作毕竟是建立在多次预闪——人眼适应——正式闪光的原理上。春节动辄嗨至午夜的饭局、牌局,电能无疑是最要命的。第二,夜景人像的模式下,环境亮度差强人意则更改相机的曝光补偿;人物主体曝光问题设置闪光补偿。
本文导航
- 第4页:闪光补光与夜景人像模式
- 第5页:单反的大光圈、弱光下的DV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