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最伟大的不仅仅是留下了真实的瞬间,还开阔了人的视野。(最简单的例证便是到了景区后拍大腿骂娘“怎么一点也没照片中的那么浩瀚”。人眼与标准镜头相当的视角,你当然无法比拟广角镜头的审美。)人的贪婪本性对开此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在欲望的驱使下,有了动态影像电影,在对平面立体层次不满足的情况下,1952年有了真正的3D立体电影——《非洲历险记》。因为“狮子在你腿上,爱人在你怀里”的宣传广告语,伴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反三俗运动。道貌岸然的“伟大”导演们纷纷发文唾其“荒谬、廉价、低俗、魔术”。人类首部3D立体电影之所以没有停止脚步,成为历史的沙子,就在于真正伟大的希区柯克站了出来。1954年3D版《电话谋杀案》成为艺术和视觉兼及的精品。
3D电影重新被热议,并不断发展。你可以想象连陈佩斯他爸都主演了中国第一步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1962年,我国的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国内第一部3D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桑弧导演,陈强主演。),人类对视觉的追求,影像工作者对新技术的探求到了不懈的地步。
和惠斯顿爵士的立体眼镜原理一样,立体电影也是采用两眼所看不同。采用两台摄影机同步拍摄,放映时采用两台放映机同步播放。通过在放映机前设置偏振镜对银屏投射。观众带着偏振眼镜观看,以获得两眼不同的视觉。
你不能强求原本基于普通电影建设的老影院就拥有立体电影放映机(即两个角度投影),空分法(又称偏振法,即上文所提到得立体电影方法)立体电影必须要独立建设的影院才能播放。尽管直到今天立体电影也没完全成熟,但观众对新鲜事物的热度一直处于白炽状态。互补色技术就因为这个诞生。拍摄原理相同,只不过将两个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这样视频在放映是仅凭肉眼观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效果。如果你从未体验过,可以直接去购买一副红蓝立体眼镜,视频网站就提供了不少这类的3D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