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深圳首页 > 深圳评测 > 深圳数码相机 >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CBSi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吴玮 责任编辑:赵鹏 【原创】 2011年04月11日 05:19 评论
品牌:尼康 数码相机 回到顶部阅读

运动摄影之摇移①

    故事片也好,纪录片也好,推拉摄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以表现靠近和远离为目的。尽管影片的构成以静态镜头为主,运动摄影却是不可或缺的环境交代及情绪渲染的一部分。推镜头能实现主体不断放大,画面不断靠近的效应,也能起到交代开场,突然降临的心理意味;而拉镜则实现主体不远缩小,主体渐渐远离,有结束再见的暗示。

    我想说的,仅有推拉,无论对于镜头的丰富性,还是情节情绪的交代,是远远不够的。这里要继续谈到的是摇移。


Z摄江湖:防潮防霉菌,不光发生在春天里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生活记录片的导演

Z摄江湖:大熊猫才拒绝彩色!你好,色彩!

Z摄江湖:春节携相机回家 玩文艺摄影


Z摄江湖:室内低照下的弱光摄影杂谈

Z摄江湖:单反相机之鼻祖Pentax的传说

Z摄江湖:岁末数码相机选购新词汇解析

Z摄江湖:产业链好产品-唯彩ZV55B5解构

Z摄江湖:2010年度照相机另类大盘点


    运动摄影细分为推拉摇移升降跟,依据的是摄像中的三元素。即焦距、光轴、机位。光轴的概念相对抽象,做简单说明,指的就是摄影机镜头抽象线。当焦距、机位都不发生改变,而仅调整光轴,便构成了摇镜头。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三脚架

    机位的固定不像焦距的不变那样简单,摇镜时要确保摄像机能稳定在三脚架的云台之上。依靠云台与脚架之间的机械衔接实现仅有的光轴改变。要弄清楚的是,这并不是教条上的苛刻,而是对画面稳定的要求。运动摄影中,震动会被放大而导致观看者眩晕。使用肩扛摄像机的摄影师,会利用腰部扭动实现摇镜头,手持式则无法裸机实现。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三脚架对于摇镜头的示意图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肩扛摄像机的摇镜头示意图

    提起摇镜头,稍微熟悉影视制作的人会轻易的想起一个叫做摇臂的重型附件。按照之前提到的三要素分析,摇臂实现的并不是摇镜头。这里的摇只是对器械本身的属性描述。使用摇臂进行拍摄时,摄像机还可以通过控制台实现焦距改变,机位和光轴也在使用中变化,它所实现的摄像画面称之为综合运动。

品牌:尼康 数码相机 回到顶部阅读

运动摄影之摇移②

    电视摄影中之所以对各类运动画面的严格划分,在于不同类型的运动产生不同的造型心理效应。摇镜头最基本的运用是对环境的连续介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面对宽阔的草原时,摄像师可以选择广角镜头,在较远处取景,以像观众描述环境。而摄像机因其小尺寸传感器特性,广角镜头的实现往往困难无比,多数情况下需要借助于广角滤镜实现。它对画质的影响和夸张的变形属性,使得摄像机不在迫不得已时放弃选择。这时候只需用摇镜头就能完整连续的交代环境的宽广了。选择合适的机位后,摇动光轴,画面在连续的更新,观众很通过衔接联想,轻松就读懂了摄影师的表现意图。有经验的摄像机会刻意的使用稍长的焦距,配合更长的摇动时间,强化环境宽广性。此例同样可用于垂直高楼的介绍。摇镜头在这里就分化为了水平摇和垂直摇。某些时候,水平和垂直也会同步出现在摄影中。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广角镜

    摄像机摇动的速度和推拉速度一样,起到了很好的节奏渲染作用。缓慢的摇动带来抒情,而急速则强化紧张的情绪。速度极快的摇镜一般在电视摄影中称之为甩镜头。它所带来的强烈的心理震撼,会给观众跌入谷底或起飞的感觉渲染。除了环境的介绍,摇镜头在故事情节片中往往还担当着主观镜头的作用。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广角镜后的画面变形

回到顶部阅读

运动摄影之摇移③

    关于主观镜头,有必要做如下说明。故事情节片中,摄影师的镜头一般扮演三种类型的眼睛。第一类为客观镜头,西方人一般描述为上帝的视角,即只做旁观者,这类镜头在大多情节片中占主导地位;二为主观镜头,所描述的是剧中角色的视角,这类镜头能轻易的将观众带入情节中,参与影片表达,心理片导演多擅长该类表现;其三为“它的视角”,解释起来颇为费劲,通俗片面理解即不可能产生视角也没有旁观者时,无生命物体所能看到得画面,无法理解该句话可查看下方《寻枪》中的截图。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寻枪中的“它的视角”

    剧中角色的主观镜头,摇镜头是最容易实现的手法。当上一画面为角色摇头查看,下一场景即切至与主角等高同位置的摇镜(主角不得进入画面),观众即产生了剧中人摇头观看的联想,同时被带入到情节中与角色合一,有身临其境感。当剧中人物乘坐交通工具时,看着窗外,下画面切至主观镜头,便是移镜了。


Z摄江湖:关于DV的问题,有必要说明…

Z摄江湖:关于光学变焦的那点儿事儿

Z摄江湖:照相政治之蓝苹摄影教条主义

Z摄江湖:透过N8另角度摄影看相机选购

Z摄江湖:课室稗抄之摄影马夹制服诱惑

Z摄江湖:富士X100相机凭什么不会降价

Z摄江湖:简析3D影像的昨天今天明天


    移镜头是焦距与光轴不变,而机位发生改变的拍摄手法。和摇镜头一样,能连续运动的交代环境,也能通过速度传达影片节奏。实现移镜头对器械的要求更高,如轨道车、摇臂。稳定是所有摄像画面的第一准则,匀速是正常情况下的运动标准。很多时候摄影师苦于无法假设固定器械,便只能选择死贵的斯坦尼康了。

    关于斯坦尼康,只做一些八卦性描述。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拍摄励志影片《洛奇》时,有一段画面是跟着史泰龙跑步。导演隐喻的使用情节为洛奇跑步上楼梯,至顶后跃起。对于电影拍摄团队来说,假设长轨道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呈阶梯运动,如摄像机采用轨道平稳运镜会使得画面情绪性大打折扣,肩扛摄影机跟随史泰龙阶梯跑步,画面犹如焦点访谈记者暗访。一个叫盖瑞特•布朗的天才构造了一个高度便携式装置,以将相机与摄影师分离开来,同时还可以提高相机的平衡性,以减少振动和摇晃。于是你看到了年轻的史泰龙活力无限。这事儿的真实性待考。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斯坦尼康

    斯坦尼康的踪影并不稀缺,世界杯比赛结束时,经常能看到身穿它的摄像机进入绿茵。运用时,它已经不是简单的移动,而是在移动中保持主体在画面中位置和大小的恒定,周围的环境不断变化,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被自然的吸引到主体身上,这时摄影师已经可以不用太多考虑画面的构图了。这种移动镜头在电视摄影中被独立出来,称之为跟镜头。

    考虑到跟镜头会培养你构图的惰性,关于跟镜头,我将在聊完静态画面构图后再做详述。

查看本文作者 吴玮 的其他文章>>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英雄联盟  iPhone5代  E-PL2  
视觉焦点
深圳综合评测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数码相机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 套机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