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深圳首页 > 深圳评测 > 深圳数码相机 >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蒙太奇分镜头规律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蒙太奇分镜头规律


CBSi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吴玮 责任编辑:赵鹏 【原创】 2011年06月06日 05:41 评论
回到顶部阅读

分镜头脚本的规律①

    脚本在形成前,影片已经在导演的脑海中放映了一遍。可以肯定不是想当然的虚拟。一些基本的影片规律在修订脚本时必须要加以参照。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并不神秘的蒙太奇Ⅲ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6-并不神秘的蒙太奇

Z摄江湖:从纪录片浅谈固定画面的构图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固定画面的构图片章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起,运动摄影之摇移

Z摄江湖:防潮防霉菌,不光发生在春天里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生活记录片的导演

Z摄江湖:大熊猫才拒绝彩色!你好,色彩!


    导演从剧情中就能读出影片所对应的发展节奏。节奏快的影片要求单镜头多,切换快,单个镜头持续时间短;慢节奏的抒情影片反之。无论影片节奏如何,单个镜头的持续时间仍要参照基本的蒙太奇规律。正常情况下,分镜头以观众看清楚内容为准。由此可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镜头的景别越大,时间越长。如全景作为环境交代,如观众尚未读完已切至下一场景,会让观众心生遗憾,持续多次后会产生厌恶心理。特写画面如时间持续太长,会给人画面定格、卡带的错觉。著名日本导演北野武经常会这么干,他的作品趋于行为艺术,不提倡效仿。运动摄影的镜头长度往往不受上述规则限制,服从摄影机运动拍完画面。之前的专门性章节有提过,运动摄影的速度快慢控制着影片节奏,也控制着单镜头的长度。


Z摄江湖:从纪录片谈蒙太奇分镜头规律

    对快节奏影片来说,分镜头短暂,数量多,速度快,要求导演应更多运用较小景别,细节性的展现影片剧情。另辅以快速摇摄、移摄、跟摄。动作片中往往伴随的激烈摇滚音乐,能起到很好的承接镜头切换的节奏问题。慢速影片也应有一定的小景别画面,否则显得过于粗枝大叶。

    蒙太奇分镜头的切换要遵循景别的规律。在电视制作和电影制作中,大的原则是要防止画面跳跃。同一被摄者的相邻景别不得切换在一起。举个简单的例子,从角色A的中景切至近景,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是A突然向上跳了一下,并会产生撞天花板的担忧。反之从近景切至中景,会让观众觉得A从高处掉下。合理的切换应避开相邻景别,采用跨级的方式拼接。如从特写切至全景。同主体同景别的切换也往往会出现视觉问题,《贵妇失踪》能引发话题已经是百年前的故事,现代观众对此并不会感到看魔术般得神秘新鲜感。导演不得不面对必须要拼接在一起的上述镜头,蒙太奇学说提供了解决方法,使用空镜头衔接该类。空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它还能提高影片的艺术价值,斟酌过的空镜头能起到很好的表意蒙太奇作用。

回到顶部阅读

分镜头脚本的规律②

    一部完整的影片除了要遵循上述的分镜头剪辑规律外,还有着自我旋律。绝大多数电影,分镜头以固定摄影占上风,过多的运动摄影会使得观众有眩晕感。运动摄影在很多故事片或纪录片中起着抒情的作用,适当运用能增强影片艺术性,带来视觉升华。现有影片中,存在小数量的运动摄影为主旋律,作为主流,固定画面仍占主导。

    完整的影片还存在着景别、影调、色调、单镜头长度的相对统一。小景别占绝大多数的影片一般有动作片和心理片。小的景别快速的切换给了动作片快节奏的表现,心理片则通过角色的细微表演向观众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小景别的影片还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在剪辑中有大量的空镜头衔接。值得提醒的是,每一个空镜头在影片中都必须是有意义的。英国导演曾举过例子,影片出现了一个抽屉特写,就必须在之后的情节中打开它,观众才不会觉得被欺骗。大景别很少会成为完整影片的主导,拆哪儿的民族企业宣传片例外。多数影片以中性景别作为基调。辅以特写强调细节,全景交代环境。


Z摄江湖:关于DV的问题,有必要说明…

Z摄江湖:关于光学变焦的那点儿事儿

Z摄江湖:照相政治之蓝苹摄影教条主义

Z摄江湖:透过N8另角度摄影看相机选购

Z摄江湖:课室稗抄之摄影马夹制服诱惑

Z摄江湖:富士X100相机凭什么不会降价

Z摄江湖:简析3D影像的昨天今天明天


    因今天电影学界对蒙太奇的定义已经大大超出它的原本意义。影调和色调也成为不得不说的内容。长镜头运动后,这些统统被称为镜头内部的蒙太奇。影调来源于黑白摄影术语,指照片的黑白灰走向,黑色比例大的为低调,白色比例大为高调,含大量的中间过渡灰色的是中间调。对彩色摄影来说,只需把黑白灰换成暗、亮、普通即可。亮调子具有素雅、清纯明朗的视觉效果,低调则传递出庄重、严肃或悲惨的主题。影调的控制取决于导演对原作的解读。中间调你可以认为它是平庸的,但运用上却是最广泛的。这问题很功利,相比高低调的复杂打光、布景,中间调的实现在成本上要低太多。色调的控制取决于环境、服装、道具的搭配,完整的影片必须要有一类颜色作为主导颜色,和平面设计无异。用色不统一导致的是观众疲劳。在色调上,最笼统的划分是冷色调和暖色调。本文就不对其导演意图做详细分析了。

    对导演来说,主流基本的规律是用于对构思影片时做参考性指导。验证导演水平高低的,是对剧情的结构,对分镜头的画面运用。以此实现对影片节奏的控制,达到叙事(观众读懂容易,印象深刻)和表意(之于导演或原作者本身的情感表达)的双重成功。

    老实说,最终获得的影片,是远不及之前在导演脑中的虚拟影片,导致结果的因素很多,有实现手段、成本、拍摄控制等各方面的。也正是这样,电影也好,纪录片也要,一直被称作遗憾的艺术。

查看本文作者 吴玮 的其他文章>>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英雄联盟  iPhone5代  E-PL2  
视觉焦点
深圳综合评测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